一、智能微网的定义与背景
智能微网是指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能量转换装置、相关负荷和监控、保护装置汇集而成的小型发配电系统。它是一个能够实现自我控制、保护和管理的自治系统,既可以与外部电网并网运行,也可以孤立运行。智能微网作为大型电力系统的现代化、小型化的形式,能够提供更高的供电可靠性,更易满足用户增长的需求,最大可能地利用清洁能源,并促进技术的创新。
微网概念的提出旨在解决大规模、多类型分布式电源并网带来的技术、市场和政策上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分布式发电技术在经济、能源和环境中的优势。自2001年美国电气可靠性技术解决方案联合会(CERTS)首次给出微网的定义以来,微网在许多国家得以大力发展,并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成为智能配电网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二、智能微网的结构与功能
智能微网的结构因负荷需求不同而不同,但其基本单元包含分布式电源(微能源)、储能装置、管理系统以及负荷。其中,大多数微能源与电网的接口都要求是基于电力电子技术设计的,以保证微网以单个系统方式运行的柔性和可靠性。
智能微网具有并网和独立(孤岛)两种稳定运行状态及相应的过渡状态。在并网运行时,智能微网可以对大电网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是大电网稳定运行的有力支撑。当电网发生故障时,智能微网可以迅速从大电网中解列,独立运行,为政府、医院、交通枢纽等重要负荷持续供电,从而提高供电可靠性。
此外,智能微网还具有稳定、兼容、灵活和经济的特点。它能够在稳态和暂态过程中实现功率平衡和电压/频率稳定,有效解决电压、谐波问题。同时,智能微网是实现分布式电源并网的最有效的方法,能够将原来布局分散的可再生能源进行整合,并通过储能装置和控制保护装置实时平滑功率波动,维持供需平衡和系统稳定。智能微网还可以作为大电网的一个受控单元,实现分布式电源的“即插即用”,根据用户需求灵活提供不同定价、不同级别的电能质量。
三、智能微网的核心技术与应用
智能微电网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电力系统技术,它将分布式能源、储能设备、智能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等有机结合,实现了电力系统的智能化、高效化和可靠性。当前智能微电网技术的核心主要包括分布式能源技术、储能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
-
分布式能源技术:分布式电源是智能微电网的基础,包括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燃料电池等。这些小型电源设备可以将电能直接供给用户或者并网供电。
-
储能技术:储能技术是智能微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将多余的电能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目前常用的储能技术包括电池储能、超级电容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储能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得到了提高。
-
智能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是实现智能微电网的关键。它包括智能调度、能量管理、安全保障等方面。通过智能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对分布式电源、储能设备和负荷的精细化管理和控制。
-
通信技术:通信技术是实现智能微电网互联互通的基础。它包括无线通信、有线通信等。智能微电网技术通过通信技术实现电力系统的自主运行和自主管理,同时还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监控和控制。
智能微电网技术在国内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美国的智能微电网技术已经应用于军事基地、医院、学校等场所;德国的智能微电网技术已经应用于工业园区、商业区等场所;我国的智能微电网技术也已经应用于工业园区、商业区、农村电网改造等多个领域。这些应用都取得了显著的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
四、智能微网的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未来,智能微电网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智能化、高效化、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提升。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方面,可以考虑将智能微电网技术应用于工业园区、商业区等场所,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自主运行和自主管理,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智能微电网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居民区、公共设施等场所,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和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
然而,智能微电网技术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如何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如何更好地解决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和调度问题;如何加强智能微电网与主电网的协调运行和互动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未来的研究和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五、智能微网案例分享
以某公司在张江机器人谷建设的智能微网示范园区为例,该园区将原有的单一传统变配电系统改造成由分布式能源、储能装置、智能监控系统、能效分析系统组成的智能微电网。改造后,园区取得了显著的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终端用户电费下降了16.26%,园区成本电价下降了17.82%,线损下降了35%,节约成本约13.69%。这些成果充分展示了智能微电网技术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增强供电可靠性和支持可再生能源接入方面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