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智能化建设是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代表着煤炭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然而,在实际推进过程中,煤矿智能化建设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技术认知和理念不统一
部分地区和煤矿企业对智能化的认识不足,思想保守,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他们片面强调投入大、技术难、要求高,甚至将智能化视为“面子工程”。这种对智能化的片面理解和消极态度,严重制约了煤矿智能化建设的进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强智能化教育和培训,提高管理层和技术人员的认知水平。同时,推广成功案例,增强对智能化的信心和理解。通过加强宣传和交流,逐步统一技术认知和理念,为煤矿智能化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发展不平衡
煤矿智能化建设在不同矿区、不同地区、不同系统之间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这种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智能化建设基础、技术装备、人才储备等方面。部分地区和煤矿企业的智能化建设进展较快,而部分地区则相对滞后。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制定合理的智能化发展规划,针对不同矿区的特点量身定制智能化方案。同时,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共享技术和经验,推动煤矿智能化建设的均衡发展。
三、5G应用场景和生态匮乏
5G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具有大带宽、广连接、低时延等优点,为煤矿智能化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5G技术在煤矿中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应用场景和生态系统尚不完善。
为了推动5G技术在煤矿中的广泛应用,需要加大对5G技术的研发投入,探索和挖掘更多的5G应用场景。同时,加强与电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共同构建完善的5G生态系统。
四、“透明地质”技术保障支撑能力不足
地质探测技术与装备的智能化水平较低,难以满足煤矿智能化建设的要求。目前,“透明地质”技术保障支撑能力明显不足,制约了煤矿智能化建设的深入发展。
为了提升地质探测技术与装备的智能化水平,需要加强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同时,提高地质数据的数字化水平,提升地质体三维建模技术,实现地质信息与工程信息的有效融合。通过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为“透明地质”技术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五、采掘失衡、掘支失衡问题
巷道掘进的机械化程度较低,存在采掘失衡、掘支失衡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煤矿的生产效率,也制约了煤矿智能化建设的进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大对智能化快速掘进技术与装备的投入。通过提高掘进设备的定姿、定位能力,提升截割与支护设备的可靠性、适应性,实现巷道掘进的智能化和高效化。同时,加强采掘协同作业的管理和调度,确保采掘平衡和掘支平衡。
六、智能化技术适应性差
智能化开采技术对复杂煤层条件的适应性较差,综采设备群的智能协同控制效果有待提升。这制约了煤矿智能化建设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应用和推广。
为了提升智能化技术的适应性,需要加强对复杂煤层条件的研究和分析。通过提升煤机装备的可靠性和自适应控制技术,提高综采设备群的智能协同控制效果。同时,加强智能化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和创新,推动智能化技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广泛应用。
七、智能化巨系统兼容协同困难
智能化煤矿需要建设多个子系统,包括基础应用平台、掘进系统、开采系统等。这些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兼容、网络兼容、业务兼容和控制兼容效果较差,难以实现系统间的智能协同作业。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制定统一的数据格式和网络通信协议。通过提升业务系统的兼容性,实现系统间的智能协同作业。同时,加强智能化系统的集成和优化,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和稳定性。
八、人才培养和引进不足
煤矿智能化建设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作为支撑。然而,目前煤矿智能化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培养和引进力度不足。这制约了煤矿智能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和持续推进。
为了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智能化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培养一批具备智能化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同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投身煤矿智能化建设事业。
九、对策与建议
针对煤矿智能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 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煤矿企业进行智能化建设。通过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降低企业智能化建设的成本和风险。
- 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加大对煤矿智能化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突破。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等方式,提升煤矿智能化技术的整体水平。
-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完善的智能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培养专业人才。同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投身煤矿智能化建设事业。
- 加强合作与交流: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共享技术和经验。通过组织技术研讨会、交流会等活动,推动煤矿智能化建设的协同发展。
- 加强示范和推广:建设一批智能化示范煤矿,通过示范引领和推广应用,推动煤矿智能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同时,加强对示范煤矿的评估和验收工作,确保示范效果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