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内网络安全领域发生了多起重大事件,这些事件不仅影响了广大网民的日常生活,也引起了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以下是对这些事件的全面回顾。
一、数据安全政策出台
1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十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六部门关于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意见聚焦数据安全保护及相关数据资源开发利用需求,明确指出数据安全产业是为保障数据持续处于有效保护、合法利用、有序流动状态提供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新兴业态。这一政策的出台,为数据安全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二、网络法治建设工作会议召开
2月13日,中央网信办在浙江杭州召开了全国网络法治工作会议。会议总结回顾了新时代十年网络法治建设的成效经验,分析了网络法治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并研究部署了2023年的网络法治工作。此次会议的召开,对于推动网络法治建设、维护网络空间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三、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数据安全
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202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强网络、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连续三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体现了政府对网络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
四、网络谣言打击整治专项行动
4月14日,公安部网安局部署开展了为期100天的网络谣言打击整治专项行动。该行动坚持依法打击和综合整治相结合,聚焦网络谣言扰乱网络空间秩序的突出问题,依法打击了一批恶意编造、传播网络谣言的组织者、策划者和主要实施者,以及借热点事件造谣引流、非法牟利的“网络水军”团伙。12月22日,公安部通报称,全国公安机关已侦办网络谣言类案件4800余起,依法查处造谣传谣人员6300余名,依法关停违法违规账号3.4万个。这一行动有效净化了网络环境,维护了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五、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要求正式施行
5月1日,《信息安全技术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要求》(GB/T39204-2022)正式施行。这是为贯彻《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条例》,我国发布的首个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国家标准,对于我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的实施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六、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出台
5月23日,《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经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023年第12次室务会会议审议通过,并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同意,自2023年8月15日起施行。该办法的出台,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七、网络关键设备和网络安全专用产品目录更新
7月3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等部门更新了《网络关键设备和网络安全专用产品目录》。这一更新有助于加强网络关键设备和网络安全专用产品的管理,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八、知网(CNKI)被依法作出网络安全审查相关行政处罚
9月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综合考虑知网(CNKI)违法处理个人信息行为的性质、后果、持续时间等因素,对知网(CNKI)依法作出网络安全审查相关行政处罚的决定,责令停止违法处理个人信息行为,并处人民币5000万元罚款。这一处罚对于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维护网络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九、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指导意见发布
9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该意见共20条,包括明确网络暴力的罪名适用规则、明确网络暴力违法行为的处理规则、明确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政策原则等。这一指导意见的发布,对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网络空间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十、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公布
10月16日,国务院公布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该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出台的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重点就规范网络信息内容、保护个人信息、防治网络沉迷等作出规定。这一条例的公布,对于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网络不良信息的侵害、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上述重大事件外,2023年国内还发生了多起网络攻击事件。例如,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发现处置了两起美国对我国大型科技企业机构进行网络攻击窃取商业秘密的事件。这些事件再次提醒我们,网络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和应急响应能力。